党的十六大以来,广东省中山市连续多年创造了广东省第五的经济总量,成为“珠三角”西岸的重要中心城市。未来5年,中山将实施产业升级、城市转型、民生改善、社会善治、绿色发展、文化引领“六大战略”,力争率先走出具有珠江口西岸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。
在广东省,中山市的发展堪称奇迹。仅仅30多年,便以占广东1%的土地面积,不到3%的人口,连续多年创造了全省第五的经济总量,迅速成为“珠三角”西岸的重要中心城市。迈入“十二五”新时期,中山正在努力寻求新突破。2012年,中山提出,未来5年将实施产业升级、城市转型、民生改善、社会善治、绿色发展、文化引领“六大战略”,率先走出一条具有珠江口西岸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,争当幸福广东建设排头兵。
产业升级 别样风采
在古镇镇华廷路仅1.3公里的街道两侧,近200盏LED路灯静静地投射出明亮的灯光。这是古镇与中山大学合作的LED示范工程项目,其LED芯片、外观设计和控制系统,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新光源产业正在这个传统灯饰产业强镇“生根开花”。目前,基于新光源产业的灯饰会展、物流、设计研发、技术孵化平台以及灯饰检测、国际专利查询、电子商贸等一系列创新平台相继建成使用。在技术、服务和市场驱动的共同推动下,古镇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。今年一季度,该镇工业总产值增长12%,一批灯饰骨干企业迅速成长,如欧普照明公司产值增长44%,出口额增长61%。据介绍,古镇的灯饰产业已经辐射到周边的江门市等地,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,原有的“古镇灯饰”品牌已经向“中山灯饰”品牌转变。
改革开放30多年,高度发达的专业镇托起了中山经济脊梁。目前,在中山市18个镇中,省级专业镇就有15个,是广东省专业镇分布密度的地级市之一。2011年,中山专业镇生产总值达1280亿元,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%,吸纳就业人数占54%。中山近年来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振兴、专业镇升级、产业集群壮大计划,加快推进灯饰、家具、家电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,打造“中山家居”品牌,以区域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。坚持产业高端与高端产业相结合,推动专业镇创新发展,尤其是促进灯饰照明、家用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,向新光源、智能家电等现代产业集群提升,努力打造产业集聚度更高、行业影响力更大、自主创新能力更强的特色产业名镇。
在专业镇转型升级的驱动下,中山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。2012年上半年,中山重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轻工业增加值增速7个至8个百分点;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7个至8个百分点;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单位能耗下降3.9%。
社会善治 先行先试
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《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》显示,中山社会环境和创新环境两项指标进入全国前十,其中在社会环境竞争力方面位列全国第二。
近年来,中山把优化社会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善治、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重要抓手,切实在建设橄榄形社会、加强社会建设管理、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等方面着力,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,成为2011年“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城市”。
创新意味着对难题的破解。与“珠三角”其他城市一样,中山也经历着“成长的烦恼”:现在中山312万常住人口中,外来人口超过一半;在本地人口中,农村人口又占近一半。也就是说,中山既存在城里人与农村人相对应的旧“二元结构”,又存在本地人与外来人相对应的新“二元结构”。这两种“二元结构”交织重叠,共同形成阻隔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流动的樊篱,并产生诸多社会问题。
怎么办?近年来,中山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,坚持科学发展理念,扎实推进各项改革,大力破除社会各群体之间的身份壁垒和地域壁垒,推动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共享、文化心理需求共融共通,致力打造一个“全域中山”的幸福和美家园,走出了一条创新社会管理的“中山模式”。
在破除新“二元结构”方面,中山探索把住房、社保、医疗等更多基本公共服务纳入积分制管理。目前已有近3万名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通过积分实现入户或入读公办中小学。
在破除旧“二元结构”方面,中山加快城乡统筹步伐。去年中山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1.62:1,成为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级市,并在广东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,实现基本养老保险、住院和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。2012年4月,中山取消了农村户籍,并将本市户籍人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,逐步统一全市城乡居民福利待遇和基本公共服务。
建新平台 优势凸显
2011年,中山提出建设翠亨新区的设想。根据规划,翠亨新区集中建设区范围约为160平方公里,统筹规划区范围约为225平方公里,拥有26公里长的海岸线。据了解,翠亨新区总体定位为海内外华人共有精神家园探索区、“珠三角”转型升级重要引领区、珠江西岸理想城市先行区以及智慧用海试验区,在产业上将着力培育绿色装备制造业、智能电子产业、健康医药产业、高端都市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,以及创新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。翠亨新区将为中山与强优企业和优质项目合作提供全新的战略平台,成为龙头企业落户发展的地。
翠亨新区设想的提出得到了广东省委、省政府的高度重视,并被列入广东省“十二五”规划。2012年5月,翠亨新区被列为发展战略平台,写入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,新区建设工作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准,新区建设迈出关键性一步。据中山市市长陈茂辉介绍,接下来,中山将召开翠亨新区成立暨重点项目签约动工仪式,翠亨新区管委会将同时成立。随着港珠澳大桥、深中通道的规划建设,中山将一跃成为西岸崛起的桥头堡,翠亨新区作为中山战略发展平台的重要地位将更加凸显。
“推进翠亨新区建设,是关系中山长远发展、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,也是当前中山推进科学发展与建设的头等大事。”在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看来,翠亨新区事关中山全域、事关全域中山,加快翠亨新区建设,不仅是提升中山在“珠三角”战略区位、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,还是进一步彰显中山城市特色的内在要求,更是将“珠三角”打造成为城市群的时代重任。